小米汽车复刻手机“饥饿营销”?有黄牛手握超百个订单赚差价,用户要么等一年、要么多给八千元

Connor 欧意交易所 2025-07-04 1 0

小米汽车复刻手机“饥饿营销”?有黄牛手握超百个订单赚差价,用户要么等一年、要么多给八千元

出品|搜狐科技

作者|张雅婷

小米YU7开售后,一车难求。

雷军表示,小米YU7订单远超了公司最乐观的预期。根据小米提供的数据,小米YU7开售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,1小时突破28.9万台;开售18小时,小米YU7锁单量突破24万台。有小米YU7的盲订用户告诉搜狐科技,因为看不到排期,第二天才知道要等8个月才能提车。

小米汽车官网最新数据显示,标准版锁单后最快需要58-61周才能交付;Pro版为51-54周;Max版需39-42周。低价、高配、缺货,小米将曾经在手机上“饥饿营销”策略完美复刻在了汽车业务上,吊足了用户们的胃口,也让嗅觉灵敏的黄牛有机可乘。

一位涉足小米汽车业务一年多的黄牛告诉搜狐科技,目前手上有上百台小米YU7的订单,提车地点遍布全国。“目前用户的需求量很大,想两个月左右拿车需要加价八千元才行。”

汽车分析师钟师告诉搜狐科技,YU7订单中黄牛比例到底有多少,目前还没有数据支撑,但这肯定意味着车供不应求炒起来了。“小米善于做营销推广造势,每次新车发布会形成‘冲击波’,对竞品会有一个较强的短期施压。”

要么多加数千元,要么等一年,不少用户心中萌发了“退订”的想法。极氪、蔚来、智己等多家车企“蠢蠢欲动”,他们表示愿意全数补齐小米YU7退单的5000元定金,甚至会教用户如何操作退单。

部分型号溢价仍超八千元,有黄牛手上有超百个订单

当产品的供应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,黄牛便出现了。在手机行业,小米、苹果都曾为黄牛提供了“发一笔横财”的机会,小米手机曾广为粉丝所诟病的便是“饥饿营销”。

如今随着手机市场走向饱和,不少黄牛将目光投向了新兴的汽车行业,小米YU7普遍长达一年的排产周期,成为了用户们的“噩梦”,黄牛们的“美梦”。

或许是预料到了小米和雷军的号召力,在小米YU7还未发布,咸鱼等平台上就出现了代抢的黄牛,加价数千到上万元,声称可以优先提车。

展开全文

如今小米YU7正式发布一周多后,溢价空间依旧存在。

一位来自江苏的黄牛告诉搜狐科技,手上有一百多台车的单子,全国各地都有货源。“我这儿客户挺多的,做小米汽车的业务也有一年多了,YU7的业务也是刚开始做,我们也是一个团队。”

他也向搜狐科技展示了目前手上的小米YU7订单资源,标准版、Pro版、Max版都有,型号交付时间都在16周以内,颜色以钛灰居多,提车地点遍布全国各地。

“我们就是赚个中间价,现在的行情一般是在官网价基础上加价八千元出,具体的话还会因为配置、颜色、交付时间等有所波动。”

小米汽车复刻手机“饥饿营销”?有黄牛手握超百个订单赚差价,用户要么等一年、要么多给八千元

从个人买家收订单时,黄牛给出的价格明显就要低很多。

一位来自陕西的黄牛告诉搜狐科技,目前市场行情大概是1-5周的准现车加价两千、两千五左右收,6-9周交付的只能加价1500元左右收。

“刚发布的时候加价七八千,但那时候行情不稳定,都是试探着先报。现在新车主预算不多,加的高了卖不出去,都得砸手里。”

她还向搜狐科技详细解释了如何转订单——等车到了之后,先上原车主的名字,然后再过户给新车主,到时候需要邮寄身份证,由我们来办理。

小米YU7的高知名度、高溢价,也在推动不少个人用户成为黄牛。有黄牛告诉搜狐科技:“现在个人买家也挺多都不是自己想要车,就是专门转卖赚差价。”

不过,倒买倒卖小米YU7订单并不是一个“旱涝保收”的好生意。他表示,现在黄牛一般都只收十二三周以内的订单,否则就很难有溢价,甚至匹配不到客户。“前两天还有人亏损出了现车,因为快到提车时间了,但没买家匹配这个订单。”

并且,用户在黄牛手里购买小米YU7订单的时候,也需要注意潜在的风险。

比如通过上述提车后“过户”的方式转订单,“新车”在法律上已变成"二手车",会影响后续保修和残值。此外,部分黄牛在锁单前修改上牌人信息,但实际上未锁单并不会进入排产阶段,和买家直接下单没有差别,容易造成“人财两空”。

特斯拉的“产能地狱”,小米会经历吗?

疯狂的黄牛生意背后,与小米YU7火爆的销售和有限的产能有关。

在最近的直播中,雷军透露称,看到小米YU7三分钟的大定数据时都愣住了,看了好几遍才跟现场的人分享。

外界对小米YU7的大定数据也有不少质疑,认为很多是小米SU7系列的准车主转单。对此,雷军表示,小米SU7、SU7 Ultra转单数不足YU7总订单数的15%。

据了解,小米YU7车主的平均年龄约为33岁,比小米SU7用户大三岁;女性车主的比例为30%,比小米SU7的首销期大概高出4.5%。同时,小米YU7车主中,苹果iPhone的用户占到了52.4%,比小米SU7高出4.4%。

不过从产能情况来看,小米就有些捉襟见肘了。

公开资料显示,小米一期工厂在2024年3月开始量产,年产能为15万辆。此外,小米汽车二期工厂已经收官,预计这座投资超 26 亿元、占地面积达 53.1 万平方米的工厂会在7月投产。二期工厂投产后,小米汽车年产能将超过30万辆。

开售18小时,小米YU7锁单量突破了24万台,这几乎占据了小米汽车工厂近一年的产能,更别提还有每月销量2万台以上的小米SU7。

对此,雷军表示,一定会全力以赴抓紧生产,争取早日将爱车交付到客户手上。小米公关总经理王化也表示,小米汽车中APP显示的交付时间为预估交付时间参考,随着产线磨合提效、产能挖潜爬坡,实际交付时间也可能会有动态变化。

在小米入局SUV之前,Model Y已经连续多年在20-40万元纯电SUV市场保持份额第一,2024年接近50%。中金研报认为,YU7上市超出市场预期,或对非典型家用新能源SUV市场形成冲击,亦可能转化部分运动型纯电轿车用户。

不过中金也强调,产能跟进速度可能形成制约,或影响车型上量和品牌发展,乃至市场格局的形成。

此前,当Model 3从概念走向量产交付时,特斯拉曾经历过了“产能地狱”,马斯克表示当时每周工作时间长达120小时是家常便饭,常常泡在工厂里长达三、四天。

与特斯拉类似,当销售情况远超交付能力时,小米也不得不经历严峻的产能挑战。

评论